感知与理解:辩证《死亡笔记》“立场理念与中国的普世价值”,善与恶的二元转化?个人意志的道德悖论?生命之价值?理性与理型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长安乐 于 2023-8-22 23:19 编辑感知与理解《死亡笔记》
目前耗费精力最大的一篇文章
作者反复查找资料,多次比对
历经数小时,终于完成了这篇文章。
把它送给自己,期间查阅了2007年的扫黄打非运动
笛卡尔的二元论,在知乎上恶补了古希腊神秘主义
尽力的提升文章内容,充实观点
很抱歉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体验!
作者能力有限,文中存在不少缺漏,非常抱歉
很多让人不适的草率结论,实在不好意思
但还是诚挚的邀请您来欣赏拙作🙏
获得最佳阅读体验,请先阅读前文:
https://acgfd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73&fromguid=hot&extra=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死亡笔记》
《死亡笔记》围绕一本超自然笔记本展开,
该笔记本赋予使用者通过在笔记本上写下名字来杀死任何人的能力。
主角夜神月发现了死亡笔记,
并痴迷于用它来消灭世界上的罪犯并创建一个乌托邦社会。
然而,
他的行为引起叫 L 的才华横溢的侦探的注意,
他决心揭开月的真实身份并阻止他。
随着 月 和 L 之间的猫鼠游戏愈演愈烈,
该剧深入探讨正义、
道德以及扮演上帝的后果等主题。
《死亡笔记》情节错综复杂,
人物性格复杂,
探讨了月和L在追求正义和权力的过程中相互操纵、智取的心理斗争。
该系列提出了关于善与恶的本质、
人类判断的局限性,
以及将正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伦理含义等发人深省的问题。
总的来说,
《死亡笔记》是一部扣人心弦、
刺激智力的动画,
主人公夜神月是为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而杀人的思想犯,
而对之穷追不舍的天才正义之士L就只能是统治者这一方的代表。
但是现实中统治者一方的人不等于就是正义的,
反而可能是非正义的
挑战观众思考英雄主义和邪恶之间的模糊界限。
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曝自己的照片和真名。
这种行为在作品的世界里是非常可怕的
和以往相比,
恐怖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近。
死亡笔记是个只要知道真名和长相就能杀人于无形的工具,
不用直接下手就可以杀死对方。
网络恐怖主义也无需直接下手就能杀人,
从这个意义来说,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网络空间,个人也能向一个国家发起攻击。
有种说法叫‘非对称性战争’,
如今的网络空间里,
通过网络攻击,
非国家主体也同样可以与国家分庭抗礼了。
精神文明建设的持久任务。
就创作中涉及性的内容来说,
如果不加以必要限制,就有可能失控。
中国有一家商店出售一本名为《死亡笔记》的笔记本,
但因抄袭另一本书而被禁止。
购买这款笔记本的人大多是年轻的漫画读者。
他们用它来写下他们不喜欢的人的名字,
作为一种感觉更好的方式。
但这在中国引起了问题,
有传言称《死亡笔记》将被停售。
政府说是因为版权和违法的事情。
其他与《死亡笔记》相关的东西也被禁止,比如珠宝和书籍封面。
这影响了动漫相关产品的制作行业。
有些人认为停止使用笔记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助长了不良行为,
会影响年轻人做坏事。
在香港,
他们没有像在中国那样禁止笔记本。
在日本,
人们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因为笔记本是中国制造的假货。
他们更关心版权问题。
笔记本被视为一件有趣的周边,
但也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因为它与死亡有关。
人们担心这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尽管受到打击,
广州的批发公司仍然出售死亡笔记。
所有相关商品,
包括电影中Ryuk所佩戴的金属饰品、
模仿死亡笔记的书籍封面以及动漫人物模型,
均被禁止在中国大陆销售。
这一禁令对动漫周边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钱包和T恤等许多可以印有死亡笔记图案的产品也被禁止销售。
官方扣押这些产品的原因是盗版、
侵犯版权和非法出版物。
但由于中国大陆动漫产业的现状
,不少动画片都是在网上流传,
由志愿者字幕组翻译,
打着“日语专用”、“试看”、“交流用”等幌子,以BT资源的形式发布的。 ”,
或者“非商业用途”,
这个官方说法显得不靠谱。
《关于恐怖印刷品专项行动的通知》正是这种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引起了中国和其他海外社区的批评,
将焦点从盗版转移到了《死亡笔记》本身。
1.《死亡笔记》中的死亡笔记是以大众视角所无法得知的事物来阐释杀人的。
众所周知,
破获一起杀人类刑事案件需要作案手法,
作案工具,作案时间,作案动机4要素,(更正3要素)
而死亡笔记中作案时间,
作案手法,作案工具,作案时间这3要素完全不存在证明,
而作案动机也只有个人自己才能得知,
而且范围也是在整个世界,
很难判断。
并且对于一个天才学生来说,
获取信息的渠道完全可以从网络而来,
而本故事完全没有此信息渠道的写作。
是为一漏洞也。
2.作为一起连续杀人案件来说,
公安机关第一需要做的事情是防止受害者的再次出现,
而不是首先追查犯人,
就算受害者是另外案件的作案者。
既然L得知犯人是从电视渠道得来信息的,
便有应该进行信息管制,
而且网络这一渠道也不存在于本作之中。
3.本作很多人都认为是智慧的比拼,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月的目标确实是L,
但是L的目标本身没有确定性,
其搜索面及广。
月只需要知道L的真实姓名就可以了,
并且月还拥有弥海砂这个武器
(请喜欢此人物的人们原谅我如此形容此人)。
而L只是知道,
犯人是在日本境内,
切作案手段,
与作案工具未知。
L可以调动巨量的信息
但是内部瓦解的艺术也同样可能被月操控
这是一场你来我往的较量
针尖对麦芒
随着剧情推进,
夜神月在逐渐变化,
他不是最初的那个夜神月了,
也有可能,
夜神月一直都没有变化,
只是剧情的发展和死亡笔记这个工具让他逐渐暴露和强化了自己内心黑暗面的想法。
L单从外表上看,
不会像夜神月的外貌那样仿佛带着光环,
甚至有些人会不喜欢、讥讽、嘲笑和厌恶。
L和夜神月的理想其实重合度是比较高的,基本点都是想要让世界更美好,
但是两人手段完全不同。
L秉持凡事都要讲证据,
要以法律或者其他正规正常渠道去处理各类案件,
而夜神月觉得为了实现他所谓的没有任何邪恶的理想新世界,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利用的,
夜神月的不择手段是这场伤亡惨重的斗争持续了这么久才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L的价值观里面,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被珍惜的,
即使是被判了死刑的罪犯也不例外,
所以对罪犯的处决也是要通过法律的手段和尊重罪犯生命的方式来执行;
在夜神月的价值观里面,
他把肃清一切邪恶放在第一位,
其余的东西都在这一条之后,
在国内:
“扫黄打非”办针对此类宣扬黑色感情的印刷品分别下发了《关于查缴〈死亡笔记〉等恐怖类非法出版物的通知》
和《关于落实刘云山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大查缴〈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力度的通知》
各地贯彻落实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
《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的查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死亡笔记”中包含了神秘主义、死亡、报复等诸多感情因素在内,
这些黑色感情将对孩子幼小心灵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
为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决定开展为期一周的查缴《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的专项行动,
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周密部署查缴工作,
依法严厉查处制售此类有害读物的单位和个人。
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此类印刷品。
东亚的国家,尤其是日韩,
能够走向“泛娱乐化”,美国是乐见其成的
执行者的实事求是精神
和保护创作繁荣的责任感非常重要,
对一项政策的执行恰到好处,
避免简单化的过度,
是推动、维护该政策最重要的尺度之一。
我们讨论死亡笔记的善恶观
善,制裁犯罪;
恶,以个人意志制裁犯罪,
这是死亡笔记的道德悖论。
而单就夜神月这个人物形象而言:
善,制裁犯罪,
使犯罪率下降;
恶,连累了许多无辜的人。
以此划分下去,不胜枚举。
在消解掉善恶二元论之后,
我们发现故事仍然是建构与善恶的二元体系之中。
正义与邪恶作为带有极强主观色彩的道德判断
在这样一个相对的世界中被解构掉了
剧里的感性角色即为非理性角色
便为理性角色所利用了(海砂和蕾姆)
可见可感的现实世界是不可见不可感的理念世界的投影
可见可感的现实世界是流变的,
而不可见不可感的理念世界是永恒的。
可知月的现实行为,
月的理念决定了月对死亡笔记的使用方式,
是影子与实体,实体是不易变的,
如月的立场,影子是由实体倒影的,
是我们所知道的,我们知道月使用死亡笔记做案,
我看见一个物体是圆的就因为它本身是圆的,
我觉得一个行为是善的那么它本身就是善的。
而作品解构了善与恶,
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冲突,
最后无法形成影子与实体的关系。
善与恶在这其中被混在了一起。相互干扰相互纠缠
神秘主义是宗教狂热的解释之一。
终极或隐藏真理的洞察力的获得,
以及由各种实践和经验支持的人类转变
基拉的信徒,笔记本,死神的存在。
这都在现实的边缘徘徊,试图重新定义人与世界
作品不断解构现实世界的种种
人们和基拉,和月融为一体
这时候基拉还是否存在于现实?
月对基拉的定义在物质世界里产生影响
而基拉已经深入到了精神世界开始定义行为
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产物
信徒对基拉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对月的
基拉成为了一个概念,一个信条
在理念世界-现实世界之见又一次解构了
立场一旦形成,
对个人的后继行为发生重大作用:
一是对言行起指导作用,
二是对行为或行为动机起调节作用,
三是对社会现象起评价作用
在国际压力增大、
维护开放格局对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的时候,
加强公众对开放对文化的信心,
也是落实每一项具体工作应顾及的考量。
本文经多次编辑,补充,读起来略有不畅,请多见谅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真的非常感谢!!!
本帖最后由 长安乐 于 2023-8-22 09:45 编辑
客官看完以后可以发条评论吗?
我很想知道读者心理的想法
每条我都会用心回复的
非常感谢大家,非常感谢!🙏🙏🙏 虽然文章中一两错字和词语重叠,例如1.中描述4要素下一句时写成了作案时间,作案手法,作案动机,作案时间,和(3要素),可能是我没看明白长安表达的意义但不妨碍长安对此文章付出的心血,但我个人认为死亡笔记这动漫应该是以科幻、推理、智力比拼方面的主题,只要不带入现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也就不会被扭曲人格之类的,反而能够促进大脑思考,正如长安所说善恶的二元体系,虽然我对此概念有些模糊但我大致这么理解:绝对的正义可能是恶,绝对的恶也可能是正义,也可能在正与恶之间存在一个变数不属任何一方,保持着绝对的平衡,变数可以是每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又可能会因个人或者群体而定义善恶。 在大陆,很多资源只能打着,试看24小时内删除等字样来规避风险,一点血腥暴力都不能有,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在的青少年难道都是巨婴吗,这么点血腥暴力都不能看
我认为血腥暴力内容普遍未对观看的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真正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是三观不正的日本动漫。而这类日本动漫又多数被审核和广大网友所摒弃。
毕竟,知道“人被杀就会死”的孩子,也不会天天想着杀人嘛 本帖最后由 长安乐 于 2023-8-22 10:46 编辑
不列颠王子 发表于 2023-8-22 01:31
虽然文章中一两错字和词语重叠,例如1.中描述4要素下一句时写成了作案时间,作案手法,作案动机,作案时间 ...
非常感谢指正🙏
能看到如此用心的评论我很感动🙏
解读的很精细,很形象,深入浅出。
让人感到很易懂,提出的想法也让我吃惊。
真的很棒
可见可感的现实世界是不可见不可感的理念世界的投影
可见可感的现实世界是流变的,
而不可见不可感的理念世界是永恒的。
可知月的现实行为,
月的理念决定了月对死亡笔记的使用方式,
是影子与实体,实体是不易变的,
如月的立场,影子是由实体倒影的,
是我们所知道的,我们知道月使用死亡笔记做案,
我看见一个物体是圆的就因为它本身是圆的,
我觉得一个行为是善的那么它本身就是善的。
而作品解构了善与恶,
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冲突,
最后无法形成影子与实体的关系。
善与恶在这其中被混在了一起。相互干扰相互纠缠
神秘主义是宗教狂热的解释之一。
终极或隐藏真理的洞察力的获得,
以及由各种实践和经验支持的人类转变
基拉的信徒,笔记本,死神的存在。
这都在现实的边缘徘徊,试图重新定义人与世界
作品不断解构现实世界的种种
人们和基拉,和月融为一体
这时候基拉还是否存在于现实?
月对基拉的定义在物质世界里产生影响
而基拉已经深入到了精神世界开始定义行为
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产物
信徒对基拉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对月的
基拉成为了一个概念,一个信条
在理念世界-现实世界之间又一次解构了
(稍后会补充到原文(。・ω・。) helloworld 发表于 2023-8-22 08:08
在大陆,很多资源只能打着,试看24小时内删除等字样来规避风险,一点血腥暴力都不能有,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 ...
哈哈哈,远古圣杯梗(≧∇≦)/
写的很好,一语中的,
感谢评论🙏看到后感觉理解深刻
很多事情与原本的可能略有偏差,
政策的施行也会产生更多影响
许多政策有其多面的考量
对事物的影响许多是渐变的
有种变化是很明显的,例如全新政策的出台
所有的政策都不是自动实施的,
而是由各级政府机构和更广大的企业和个人共同实现的。
需要考虑到政策制定者可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不周的考量是存在的,
在死亡笔记中的价值观是多元的,
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这其中解构了许多理念,
先破后立式的打散原有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念,
然后植入一些新型的思想。
这要看文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是否能打下基础。
例如分级制度,维护主流的认知。
国家的考量深刻,符合国家总体利益
许多背后的原因是不能放在公众社会言论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文艺作品的界定。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家来看看叭~编辑了挺久滴 月: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页:
[1]